>>您当前的位置: 科普真相
过半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4小时
为何越来越多“银发族”沉迷“刷手机”?
2021-09-29 09:25:45   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

  “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向枕边的手机”“不玩手机比少吃顿饭还难受”“经常等黑灯再躲被窝里刷视频、看小说”“每天在App上打卡领金币、兑换小礼品”……这些曾贴在“网瘾少年”身上的标签,如今已经成为很多“银发族”的真实写照。 

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.6亿,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与之相伴的是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加速渗透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“触网”后深陷其中,成为“银发低头族”。

008.jpg

  “银发低头族”激增

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1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10.11亿,其中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2.2%,约1.2亿人。“银发低头族”比例不断上升。 

  过度依赖自媒体和网络群组,刷手机昼夜颠倒、“茶饭不思”,已经成了不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态。艾媒研究院发布的《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》显示,51%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。 

  64岁的韩桂梅因下肢瘫痪在天津市西青区龙福宫老人院已生活了8年,今年妇女节她新换了第3部智能手机。“早上起来先摸手机,半夜醒来得玩会儿手机才能睡着,手机一会儿不看就心慌。”韩桂梅说,她一天有五六个小时都在手机上“泡”着。 

  社交软件、购物软件、支付软件……记者看到,年轻人手机中常见的App在韩桂梅的手机里一应俱全。近段时间,韩桂梅的“新宠”是一款阅读软件,纷繁的小说种类为她打开了“新世界”的大门。 

  像韩桂梅一样,很多老年人把读网络小说当消遣方式,从中找到了精神寄托,“感觉一天很快就过去了”。 

  记者调查发现,很多老年人每天要定期“打卡”某些App,通过“种树”“砍一刀”“刷视频”等方式“领金币”,兑换金钱。 

  70岁的天津市民李华宝每天通过阅读资讯类App领取金币,71岁的张爱兰则通过刷视频“图点小利”。每次能领几分,多的时候有一两角,金币达到一定数量后能提现,一个月累积下来能赚十几元,都提现到微信钱包中。 

  疫情期间,因有使用健康码的需求,很多老年人换上了智能手机,他们对智能手机处于好奇阶段,对各种新功能想“尝尝鲜”。比如有的老人听说在网上购买某些物品便宜,经常找社区工作者帮着“砍一刀”。 

  2020年11月,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的《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》显示,中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对网络互动激励更敏感和偏爱。60岁以上老年人日均领取某App的2732枚金币,而20岁至40岁用户对金币的反应较弱,仅领取2023枚。

  “网瘾老人”普遍有“三感”

  为何“网瘾老人”越来越多?记者调研了解到,他们普遍具有“孤独感”和“脱节感”,热衷在网络中寻求虚拟“归属感”。 

  缺少陪伴和关爱,越刷越多“孤独感”。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,社会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迁,家庭规模小型化、家庭类型疏远化、家庭成员离散化等特点凸显,“银发族”独居、空巢等现象更易、更早发生。还有一些老人为照顾下一代,随子女搬迁至陌生大都市,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,内心的孤独感更加强烈。客观上,老年人与社会、与子女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,“手机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,供他们表达自我、抒发情感、缓解精神的空缺,‘银发族’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。”原新说。 

  《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》显示,一些老年群体在手机网络上呈现“极致孤独”的状态,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网络中。 

  存在焦虑和不安,深陷社会“脱节感”。河北省石家庄市老年大学校长徐滨说,“银发族”退休后,承担的社会功能发生转变,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边缘化和疏远感,滋生焦虑与不安心理。还有一些老人为了照顾孙子一代,离开熟悉环境搬迁至陌生城市,心中的“脱节感”更加强烈。 

 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信平认为,为了克服同社会脱节的忧虑,“银发族”对于跟上时代步伐和融入子女生活的期盼强烈,而智能手机和虚拟网络成为他们重新社会化,维系情感和开展社交的重要工具。 

  数据似比人温暖,带来虚拟“归属感”。天津市西青区老年大学教师方恩亮说,一些人对老年生活缺少规划,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。而手机应用基于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,源源不断地推送符合老年人兴趣的内容,给他们带来温暖感和存在感。渴望在手机中“尝鲜”的老年人就会与手机“共存”,将日常生活嵌入进虚拟网络空间之中。 

  一些老年自媒体创作者普遍表示,现实生活的空虚和脱节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填补,网络群组和自媒体平台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归属地。

  资本助推“低头”

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,满足“银发族”的线下高质量文娱服务供给仍存较大缺口,而内容丰富的“互联网+老年人经济”正逐步成为“朝阳产业”,引得资本争相布局,进一步吸引“银发族”深陷“网络旋涡”。 

  网上买药、外卖、网购……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新的购物方式,各类“银发经济”的新业态不断催生。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《当Z世代遇到银发族》消费报告显示,2020年受疫情影响,“银发族”用户的网购频率提升,网购习惯逐渐形成。 

  老年人“触网”为市场注入了新消费动力的同时,更加速吸引资本围猎,不断推出各类生活类App或小程序,并进一步通过大数据“画像”,深挖“银发用户”的习惯、特点,精准推送其喜闻乐见的信息,转化“老用户”,创造“新流量”。 

 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》预测,今年我国“银发经济”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.9万亿元。由于老年人网络保护机制相对欠缺,导致这一群体“低头”容易“抬头”难。当前,涉老人互联网内容存在一些乱象,很多“银发族”网龄较短,缺乏筛选和辨识有效信息的能力,极易陷入“标题党”“养生保健党”等虚假信息所构建的网络信息场,进而被诱导充值、购买理财产品、保健产品,导致网络维权困难。 

 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西青分校(西青开放大学)教师梁胜男说,很少有手机App实行老人网络防沉迷机制,如针对老年人设置观看提示和关闭功能,提示其甄别虚假信息,合理引导其注重身心健康等。 (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)(据《新华每日电讯》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赵虎

宁夏新闻网(www.nxnews.net)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
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-2012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