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后的气候特点是由热转凉,也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同时受自然界影响,人体阴阳代谢也呈现阳消阴长的趋势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此秋气之应,此养收之道也。”
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,保护肺部健康非常重要!肺是人体最娇贵的器官。中医五行中肺属“金”,而四季中的秋也属“金”。秋天主收,万物收敛,肺气内应,秋气通于肺,肺乃气之海,气乃人之根。立秋后天气渐凉,燥气当令,肺气容易受损。因此立秋后正是养肺的“黄金期”!疫情期间,除了提高自身免疫力外,肺部健康更加重要。养肺需从以下几方面注意。
注意保暖——春捂秋冻
秋季早晚温差较大,一寒一热,反反复复,应当在穿着衣物上适当把握。早秋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,要适当地冻一冻。“春捂秋冻”指导人们适时地增减薄衣服和夹衣,适应外界气候,增强身体应变抵抗力。老年人抵抗力差,容易受凉,当秋季冷风吹来,应适当加一些衣服,抵御寒凉的侵袭。尤其是晚上睡眠时关闭窗户,以防邪风侵入体内。
起居睡眠——调整作息
《内经》的说法是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;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飨泄,奉藏者少”。做到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不可以像夏天一样晚睡了。从睡眠上来说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,立秋后不仅困了,还让人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劲,人们困倦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,立秋过秋乏的原因是好多人会把夏季午休的时间减少,如果全天再不能保证充足睡眠,又缺乏运动锻炼,秋乏的问题肯定会出现,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起居睡眠的规律不可以紊乱的问题。这个时节宜“早睡早起”,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。早睡,可以使意志安宁清净,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,收神敛气。早起,呼吸新鲜湿润的空气,可以说秋高气爽,是健身和郊游的好时机,特别是立秋开始后的初秋。
饮食性温——健脾祛湿
立秋后湿气减少,气候变燥。树木因此枯黄落叶,保持津液养护自身,等待冬天的到来。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,以养内脏。秋天燥气主令,人体常可以出现口唇、鼻咽干燥,干咳,皮肤干裂,大便秘结等表现,即所谓“秋燥”。此时若大量进食肥甘厚味,可以生湿化热,尤其是煎炸烧烤之类的食品,不仅损伤脾胃,还会助“燥”为虐,加重秋燥。俗说“秋不食辛辣”,少吃辛辣食物,顺应自然界的变化。同时,立秋湿热交蒸,饮食宜以健脾祛湿、益胃生津为法。可多食酸、甘味食物,佐以苦味食物,如胡萝卜、番茄、茄子、冬瓜、沙葛、莲藕、豆角、玉米、葡萄、黄花梨、龙眼、水蜜桃、菠萝、柚子、山楂、苹果、哈密瓜等。
秋季饮食除了食物多样,饮食均衡,特别是常人的脾胃的功能会受到天气影响有所下降,如果还像夏天那样随意食用瓜果油腻,生冷、刺激的食物。就会使脾阳受伤而不能运化水湿,出现胃肠道疾患,如下痢、便溏、顽谷不化等。老年人脾胃功能较为衰退,尤其要忌食生冷瓜果,同时要注意食品卫生与安全,秋季肠道疾病多有发生。讲究饮食卫生,谨防“病从口入”。
补益防早——不宜贴秋膘
刚入秋时不宜大补,应以调脾养胃为主,中医认为“培土(脾)可以生金(肺)”,调理脾胃可以达到补肺的目的,所以,入秋后脾胃调理也显得重要。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、肢体倦怠、面色萎黄,或有嗳气、口气、大便稀粘等表现,所以除了戒烟禁酒、饮食规律,少吃多餐外,可适当吃点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芡实、山药、梨、百合、莲子、银耳、大枣、莲藕、赤小豆、芡实、白扁豆、蜂蜜、甘薯、芋头、南瓜、马铃薯等。
情志——秋叶静美
中医学认为肺的主要功能是“主气”,而机体的运化主要靠“肺气”,在七情中肺属悲,如果人此时处于十分悲伤的状态时,就会造成肺气不升,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,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。按照《内经》的说法。秋季养生须遵循“养收”的原则,即要不断地收敛神气,由振奋转为宁静,由活跃变为平和,以适应秋季的特点,不使神志外驰,保持精神上的安宁。要保持乐观情绪,保持内心的宁静,从容有度,调整心态。
营养师告诫烟民们,戒烟,多做深呼吸,常叩肺腧。疫情期间,大家除了做好日常防护外,一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熬夜,保证饮食健康,营养均衡。
警惕“秋老虎”
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,此后湿气逐渐减弱,让人难以忍受的“桑拿天”也会逐渐减少。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。炎夏的余热未消,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,“秋老虎”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,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。特别是立秋过后,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,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,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。因此,立秋后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
为预防中暑,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,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“热伤风”。外出时,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、人丹等防暑用品,同时做好防晒工作。
(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营养科安惠霞)
宁夏新闻网(www.nxnews.net)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-2012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